图片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

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来源::未知 | 作者: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 本文已影响

[内容提要] 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

  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狂轰滥炸”,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比如“天翁现象”。浙江上虞一家生产“天翁”保健饮料的厂家以50万元的高额年薪招聘销售经理,全国有60多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刊播这篇论文。当大部分媒体热衷于报道“厂家的魄力”、“应聘的盛况”等内容时,南京一家报纸率先提出《“天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的质疑,让人心神为之一震,有耳目一新之感。

  再如“徐虎现象”。1996年3、4月份,京沪两地10多家媒体集中宣传上海闸北区一位普通的房管所水电修理工徐虎的先进事迹。多家媒体将其誉为“90年代的雷锋、时传祥”,着眼于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同”。《经济日报》在《走近徐虎》的长篇通讯中,却着力寻找徐虎与以前时代榜样们的“异”。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不断地贴钱,这在以前的雷锋眼中也许不足为奇,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徐虎眼中却行不通,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要生存”,“生活有保障,才能为更多的人做好事”。选择这一视角,既大胆,又新颖,读者普遍反映:这样的徐虎,更真实可信,更让人理解和亲近。

  上述这类报道,或角度奇巧,引入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其致胜的“法宝”,就是在采访和写作中运用了求异思维。

  何谓“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①据此,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论。因而,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

  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也称收敛性思维。

  求同思维是人们长时间从事某一类工作、解决某一类问题时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它是我国新闻记者长期运用并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的记者习惯于去寻找与自己主观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对象进行报道,习惯于从过去传统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习惯于同一方向的知识积累和记忆,习惯于按一种固定的程序去开展工作,从而缺乏创造性。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相反,它最大的功能是追求与众不同,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常常是由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而引起的,往往在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主要问题,在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上找出新的答案。这种求异功能,或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对于搞好新闻采访写作十分有益。

  有人曾形象地以《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来说明求异思维的创造性内核。司马懿为什么会上当?从思维角度来说,就是由于他按照固有的经验,也即用求同思维的方式对面临的情况作出判断。司马懿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弄险,这次兵临城下,形势险恶,他却在城楼端坐抚琴,而城门大开,必有伏兵。反过来说,诸葛亮为什么敢走这一着险棋?他用的就是求异思维。即然世人认为其从不冒险,这一次偏偏打破常规,设一个空城。疑心极重的司马懿不攻自退,诸葛亮靠他的创造性思维,出奇制胜。②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大量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即使有些报道不再属于独家新闻,文章已经做“老”,运用求异思维,也可使思路豁然开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举个例子。1995年下半年,《经济日报》以《1元2角的官司值不值得打》为总标题,系列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一位法律工作者因公共电话亭多收了1.2元电话费,与该市电信局和电话机主人对簿公堂一事。因这件诉讼案的标的仅为1.2元,人们的看法不一。《经济日报》连续报道了此事的前前后后,摆出了方方面面的意见,最终大致形成结论:这场官司值得打,钱的数额虽小,却说明了消费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其社会意义非同小可。后经调解,原告撤诉,被告退还多收款项并赔礼道歉。按说此事已画上圆满的句号,但《经济日报》记者不满足于这个结果。他提出另外一个思维起点:假如这位消费者不是一个法律工作者,情形会怎样呢?他让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扩散,结果可能是:

  ——与电话亭主人大吵一架,憋了一肚子气,自认倒霉,但根本不会想到打官司;
  ——想想反正才1.2元钱,算了算了!
  —一记者不知道此事,也不会登报;社会各界更不会有任何反响;
  ——电信管理部门也不会被惊动; ,
  ——此类多收l元2元的事继续会发生,消费者的利益依然会受损害……

  根据这一思路多方寻求的结果是得到了新的信息:这件事反映出来的绝不仅是消费者懂不懂法律、懂不懂自我保护的问题,或者“1.2元钱官司值不值得打”的问题,实质在于公用电话经营中缺乏竞争;没有竞争,“皇帝女儿不愁嫁”,就谈不上优质服务,谈不上优胜劣汰,多收你钱也不怕。而其背后是“邮老大 ”的政府性垄断行为在作怪,长此以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大为不利。

  记者将这种思维的结果写成《假如他不懂法律》的报道,给人颇多的回味和启发。在这里,求异思维大大拓展了题材本身的内涵,并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

  第一,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一种原因可能产生多种结果,一种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表现形态,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的办法,如此等等。并在采访写作中着力追寻这多种原因、多种结果、多种形态、多种方法等。

  第二,记者的求异思维不按现成的规范判断事物的是非,不依现成材料去寻找答案。不为现存思维结果所满足。它常常对现成的规范、材料和思维结果提出质疑,重新排列组合,力图形成新的观点,在新领域有所扩展。

  第三,记者的求异思维能够打开非常规思路,激发非常规的联想,因而常会找到非常规的做法和答案,提出非常规的见解。

  第四,记者的求异思维常常有假设、推测、联想、想象等活动的参与,是一种标新立异、海阔天空、异想天开式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的三个特点

  1.流畅性

流畅,指心智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当它用于某一思维方向时,能举一反三,迅速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

  流畅性可以分为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表现流畅性四种。流畅是求异思维的量的指标。围绕一个基本问题,以此为立足点,求异量越大越好。换句话说,在思维的起始阶段,求异的功能能够把思路尽可能大地打开。

  例如有位记者采写一篇关于杭州市公共厕所问题的报道。首先他要对杭城公厕的现状进行思考,思维沿着“公厕建设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个方向发散出去,发现以下几个要点:资金缺乏,来源不稳定;选址难,居民不配合;布点不科学、不合理;管理差,卫生糟;等等。然后再沿着每个要点继续深入思考,如“资金缺乏”这一点又表现为:领导不重视;拨款数额少;自主筹款难;有限资金挪作他用;资金到位率低等等。这个思维过程,是一个极其丰富的量的扩张过程,是求异思维流畅性的表现。

  应该看到,虽然记者的求异思维可以想到“公厕建设存在问题”的许许多多的表现,但它仍是在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扩大,因而归根到底是单一方向的,是求异思维的低级层次。如果记者改变一个思维方向,让思维沿着“其他服务设施建设对公厕建设有何借鉴意义”这个方向扩散,那么又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街头黄帽子磁卡电话亭大大方便群众,成为杭城一景,其经验主要是:布点合理,使用方便,管理科学,维修及时,特别是式样美观,与杭城风景十分协调。这时,记者对杭城公厕问题的认识,已发生方向性转变,产生了跳跃,实质上已进入了求异思维的第二个阶段,即变通性。

  2.变通性

  变通,指思考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桎梏,能从思维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个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的方向、方面可供选择和考虑,从而形成立体思维,编织成思维之网。

  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能使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观点。

  如上述关于公厕报道的思考,记者运用求异思维第一层次所发现的问题,实属多年痼疾,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也就没有多大新闻价值。而一旦进入变通思考的层次,尤其是将公厕与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作比较,并将其放在杭州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就找到了新闻事实的“兴奋点”也即“新闻眼”之所在。接下来的思维方向是“杭城尤其是西子湖畔的公厕是否与西湖美丽景色相称”。根据这一思维方向,记者大量采集素材,收集资料,最终发现,近两年西湖边的公厕已有了质的变化:外形新颖别致,既有古典园林式,也有现代风格的;内部洁净敞亮,不仅不再让人掩鼻而过,还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配有专人管理,定时清扫;采用收费服务,弥补资金不足……

  记者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西子湖畔公厕不负四周美景》的报道,由新华社发了通稿,国内外数十家报刊采用。记者最初想写关于公厕“老大难”的批评报道,结果却写成了一篇正面报道,这正是进行一番求异思维的结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如《经济日报》1989年1月以《香香臭臭话广东》为开篇的专题系列报道。1988年底,《经济日报》在福建漳州召开沿海地区记者会议。在议论如何认识当前改革形势的时候,驻广东的记者谈到,现在广东流行一种说法,叫“香一年,臭一年,香香臭臭又一年”。没想到这一说法,触发了到会许多同志的求异思维,引起到会同志思维的多方面扩散。

  编辑部的同志由此想到在当前的报道中,有一个如何用辩证观点认识改革形势的问题,于是请广东记者站写一篇《香香臭臭话广东》的报道。

  其他记者站的同志由此联想到本地的类似说法,于是出现了《穷穷富富话江西》、《高高低低话北京》、《进进退退话上海》、《真真假假话福建》、《多多少少话天津》等一系列稿子。

  思维的多方面扩散,就是求异思维变通性的表现。这种变通往往使记者获得写作灵感,产生写作冲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写作灵感的突发性与求异思维的变通性关系密切。思维的变通性要求记者在思维流程中闯过思维定势的障碍,避免刻舟求剑。变通的结果;可使思路由一个类别跃入另一个类别,从一种意象指向另一种意象。这时,大脑活动处于扩散撞击之中,思维振辐来回于几度空间,为记者的写作灵感的电光火石准备了充分的闪爆条件。记者思维扩散得越广,写作灵感产生的概率就越大;思维变通得越快,写作灵感袭来越多。新闻报道的创新,无不打上“从思维变通到触发灵感”的印记。②

  杭州日报一位记者曾写过一篇出色的报道,反映杭城青年人结婚大多要到西湖边拍婚礼录像的现象。当时多家报纸已有报道,出发点不外乎是:这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时尚,年轻人爱赶时髦,易产生从众心理。记者如果依旧顺着这个方向去思考,不仅很难写出新意,而且很可能会继续罗列现象,无法触及此事物的本质。在采访中他发现,新人们除了穿上结婚礼服留下个个倩影,还带了许多套日常的便装,一会儿换一套,在白堤的情人凳上,在曲院风荷的树林里,重现热恋时依偎、追逐的镜头。他将眼光转向整个西湖山水,觉得新人们似是画中佳人,或者舞台上的角色,此情此景令人陶醉。

  在这里,他观察眼光的转换,实质是思维方向的转换,从单纯对人的活动的思考,变通、跳跃到景与人的融合。继之,他发出这样的疑问:西湖景色千百年来不变,为什么只有到了现在,普通的青年人才想到将神圣的婚礼融入天堂美景?思考的结果是:这种现象不仅因为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条件改善而出现,其背后蕴含的是抗城青年人文化素养的增加、审美眼光的提升。

  于是,他在《美丽西子湖 生活大舞台》的报道中这样写道:“西湖,历史上曾引得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赋,赞叹不已;眼下的杭城普通青年也懂得将美丽的西子湖作为大舞台,一对对新人粉墨登场,上演一出出生活喜剧。”

  这则报道写作灵感的迸发,完全源于观察角度的变换,思维路径的变通,最终跳出了窠臼,别开生面,引得好评如潮。

 3.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求异思维能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它更多地代表着求异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的最高目标。

  求异思维的独特性,在流畅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思路打不开,在某一方向上的思考不通畅,时时陷入迟滞的状态,会影响思维的推进;沿着一种思路一直走下去,不懂得“拐弯”,不善于变通,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流畅和变通是形成求异思维独特性的条件。大量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也证明,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大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这些人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思路活跃、清晰,脑子里精彩的 “点子”不断冒出来,善于从事物的相互比较中去认识事物,挖掘特点,把握本质,因而往往在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观点、结构、语言等方面显现出难能可贵的独树一帜的思维素质。

  历年的全国好新闻和浙江省好新闻中,不少获奖作品都是记者求异思维的产物,是求异思维独特性的集中体现。如1987年全国好新闻《杭州“三桶” 的变迁》,从杭城居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三只桶的变化来折射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马桶——从多到少;挑水桶——从有到无;垃圾桶 ——“硬件”(动物骨头、罐头盒子)大量增多,“软件”(蔬菜叶子)急趋减少。稿子发出后,许多记者大叫后悔,说这些事每天都碰到,怎么就想不到写个稿子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思维方式上。在绝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中,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一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二是每天碰到,已经熟视无睹,麻木了。获奖的这位记者却能在三只桶的前后对比变化中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意义,以一个奇巧的角度反映出来,其对求异思维的熟练运用让人叹服。

  1991年6月笔者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的报道《“热狗”堆积成“冷狗”“土而奇”快餐重走俏(引题) 杭州快餐业走不出“怪圈”(主题)》,也可说是运用求异思维的结果。当时思维的起点是‘一种名为“热狗”的西式点心,在杭城热销了三个月,随即很快消声匿迹,这究竟是为什么?思维按三个层次展开:(1)关于“热狗”本身,有何长处和不足?(2)“热狗”兴而复衰的同时,其他快餐品种的发展情况,与“热狗”相对而言的消长趋势如何?(3)这种洋与土两种快餐交替发展的情况有无规律可循?笔者采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请教饮食行业的专家,经过一番深入思考以后,写出了独家报道,得到同行和饮食业有关人士的好评,认为很能给人启发,有独到的见解。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

  新闻采写实践中的求异思维,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几种。

  1.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求异思维最重要的形式,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不局限于一种模式,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让思路呈辐射状,形成诸多系列。总之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整个思维过程信息充足,丰富多彩。它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

  比如1987年9月23日上午8时始,出现本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全国95%的地区都能看到。《钱江晚报》当天就刊登了一篇“日全食目击记”,全文都用来描绘这一罕见的“天象”。《杭州日报》记者为了避开这一常规思路,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报道,运用了多向思维。因为日食这一事件是确定的,记者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条与别人不同的思维途径去报道同一事实。他们从地面的人如何看“天象”这一角度入手,结果思路洞开,采写的材料十分扎实丰富,《昔日光轮灿灿昨晨金钩弯弯(肩题) 杭城万众争睹日食奇观(主题)》一稿获当年浙江省好新闻二等奖。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多向思维的前一类: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同一事实。

  报上曾披露浙江定海白泉冷冻厂对鹅实行“多路开发”,综合利用。思维起点是:将鹅开发利用;单向思维的起动轨迹是:食肉。而运用多向思维,让思维放射,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系列,结果如图示:
  开发鹅——单向思维——食肉
  开发鹅——多向思维:
  肉-加工成小包装白鹅,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毛-对四种毛,分别提高利用价值:
  刁翎:每只鹅13—15根,每500克40元;
  窝翎:用于做羽毛球;
  尖翎:供做鹅毛扇;
  鹅绒:加工成羽绒衣、被等。
  肚杂-对鹅血、鹅油、鹅胆、鹅肝、鹅肠分别加工出售。
  废物-鹅掌皮、嘴皮供应给医药部门作原料;鹅粪加工成饲料或提取工业酒精。

  这种多路开发使每只鹅的身价由6.5元提高到20多元,就是后一类多向思维的成果:从一个思维起点往多方面想开去。

2.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所谓正向思维是局限于在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则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侧向思维范畴。

  1989年上半年,笔者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参与实践工作,其中采写的两篇稿子都运用了侧向思维。

  一篇题为《高校办学也要讲“计划生育”》。有一次采访某高校常务副校长,谈到当前有些院校办学过程中,盲目扩摊子、升档次、办新专业现象十分严重,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成资金、资源浪费,投入和产出之比十分悬殊,让人痛心。笔者为了形象地把这个问题讲述清楚,联想到我国的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两者初看风马牛不相及,但有内在联系,高教办学也应借鉴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优生优育”,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种侧向思维的运用,有助于说明问题,报道事实,而且颇有新意。

  另一篇题为《浙江省“筷子产业”亟需扶持》的“记者来信”刊登在《人民日报》第一版。一次去嘉兴农村采访,正逢早稻收割季节,农村里却买不到镰刀等小农具。一位老农着急而又不失风趣地说:“这就像肚子饿得咕咕叫,面前是一桌丰盛的饭菜,就是没有筷子!”我们受这段话启发,思路一下子从原先的领域跳了出来,借鉴他的比喻,将一个很易写得枯燥乏味的题材,作了生动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诗经》上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采写实践中要想获得突破,取得成功,必须广泛涉猎知识领域,善于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就是侧向思维。

  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换言之,当你肯定什么的时候,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当你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得出新颖的结论。

  有一次某省文物管理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材料称,该部门经过于辛万苦,已全部追回近几年丢失的100多件珍贵文物,为此付出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避免了重大损失云云。当地几十家媒体陆续刊发了这条消息,唯独新华社一名记者迟迟没有下笔。他越想越疑惑:追回的前提是丢失;如果管理严密,没有丢失,就毋需如此劳命伤财去追回;那么今天这一事实的背后是否预示着该部门管理混乱,漏洞百出呢?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他立即兴奋起来,着手调查采访。果然,实际情况如他所预料:仓库铁锁锈迹斑斑;气窗没有护栏,形同虚设;珍贵字画被虫蛀、鼠咬,布满蜘蛛网……半个月后,一组三篇反映该部门严重管理问题的报道刊发了,引起舆论大哗。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运用逆向思维的例子。

  1996年3月份,国内有家报纸报道了某地开发出“牛奶浴”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其他媒介的报道纷纷站在商榷或反对的角度,提出“开发商的用意是否为了哗众取宠?”的质问,发出“全国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呼吁。这些报道基本的思维路径,都属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其实质而言,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矛盾的对立面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因而它们之间也有着同一性和统一性。如果把矛盾双方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是则是,否则否,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之中。所以,逆向思维是符合辩证法要求的。

   4.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将思维对象的形状加以改变,使大脑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实现认识上的突变。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扩大法、缩小法、分割法和添加法。

  扩大法是有意扩大思考对象,将个别变成一般来进行思考;缩小法是有意缩小思考对象,将一般变成个别来进行思考;分割法是将思考对象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逐一加以思考;添加法是给思考对象添加某种元素,再加以思考。

  采写实践中,有时为了报道某一重大题材,驾驭大量的庞杂的面上材料,寻找一个别致的切入口,常常可以将普遍现象的某个典型例子单独拎出来,作为思维的起点。这就是有意缩小思考对象的方法。如新华社报道浙江农村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稿子《七彩的田野》,以田野的色彩入手,写的是一个点,反映的是一个面。《浙江日报》报道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采用“城调队员手记”的形式,从一个人的眼睛看整体。这些思维处理都卓有成效。

  1992年,笔者在《钱江晚报》新闻部参加实践,曾参与专栏“走向市场”报道二轻企业发展生产、开拓经营的步伐。当时许多二轻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濒临倒闭。在报道杭州永固防雨制品厂时,着重写了一件事:该厂根据市场反馈,在轻薄的尼龙雨披前襟内侧装了一个小塑料夹子,可以夹住自行车篮,防止雨披被风吹起,结果产品供不应求。编者在《设身处地想顾客所想小小夹子“钳”住大市场》的报道以外,配发小言论《假如都像“永固”厂……》阐明“永固”厂的成功之道是市场经济头脑和竞争意识,如果所有二轻企业都具备这两点,不愁打不了翻身仗。这里运用了变形思维中的扩大法,即将“永固”厂的经验扩大到“如果所有厂都这么做”,问题的实质就暴露出来了,思想认识也得到一个飞跃。

  求异思维对新闻采访写作的长远影响

  求异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在新时期的新闻报道中,它如同透过峡谷顶的一线阳光,走不出旧思维框架的峡谷,就会被新闻改革的大潮所淘汰。

  第一, 求异思维将大大激发记者的创造精神,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全方位拓新。

  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记者的职业就是要把自己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认识通过新闻媒介传播于社会。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我们的思维活动。以创造性为最重要品质的求异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承担着“时代的镜子”重任的新闻记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锐利的思维武器。求异思维使记者得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报道模式的束缚,开辟出全新的报道领域和报道思路,从而使新闻采写工作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第二,求异思维将大大强化记者的主体意识,使新闻报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渗透在新闻采写的整体过程中。主体意识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因子,没有主体意识,就谈不上创造性。

  求异思维使记者能站在历史的高度,独立地思考问题,客观地评判事物,正确地反映社会,不为外人左右,不为传统所缚。这些恰恰是记者主体意识的表征。未来社会潮流的总趋势是强调个性,消除一统化,求异思维赋予记者独特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独立的思想,能更好地适应这一潮流。

  第三,求异思维将大大优化新闻竞争机制,给新闻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新闻采写工作需要竞争。千篇一律、千报一面是缺乏竞争的恶果。求异思维有助于多出新闻,出好新闻,出独家新闻。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断地“求异 ”,不断地“标新立异”,才能实现新闻报道的突破。当众多记者包围采访拳王阿里时,《文汇报》记者却与众不同地离开了阿里,去采访“被人遗忘的同访中国的阿里夫人”,从而写出了《阿里夫人谈阿里》。视角的转换带出一篇精彩的报道,这说明求异思维对于推动新闻竞争,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苏若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新闻写作学概论》,欧阳宏生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3、《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程世寿著,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4、《新闻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范华/文,载《新闻与成才》1994年12期。
5、《记者常规思维与超越思维》,冯东书/文,载《新闻记者》1992年1期。
6、《求异性思维》载《新闻出版报》,1995年2月10日第三版。
7、《思惟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8、《创造心理学》,周昌忠编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注释:

1、朱智贤、林崇德:《思惟发展心理学》第122页,北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2、见苏若舟《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第9页,山西人民出版社l992年版。
3、参见程世寿《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第l70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4、参见程世寿《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第172页。
5、参见程世寿《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第175页。
6、参见程世寿《深度报道与新闻思维》第l78页。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

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

关键词: 流媒体 广播媒体 网络媒体 生存 [摘要]: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