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基础教育 > >

要就近便利还是要光环 咋走出幼升小择校怪圈

来源::未知 | 作者: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 本文已影响
  北京市崇文小学今年“幼升小”面试现场,曾出现这样一幕——

  一位母亲带着6岁的儿子前来考试,与其他或紧张、或期待的孩子不同,小男孩不停地低头抽泣,满脸泪水,看起来委屈极了。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校长白淑兰的注意。她走到小男孩身边,轻声询问:“好孩子,你为什么哭啊?”没等小男孩说话,他的妈妈就急忙说:“没事没事,他一会儿就好了,不会影响考试的。”一听妈妈这话,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白淑兰又问:“你不愿意到这里上学吗?是不是想和你的小朋友们在一起啊?”小男孩闻言连忙点头,呜咽着低声说:“嗯,他们上的都是我家旁边的一所学校,我要和他们在一起……”

  家长费心费力把孩子送进“牛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究竟是利是弊?如何才能走出“幼升小”择校怪圈?

  费尽心力挑选的学校,真的适合孩子吗?

  《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免试就近入学。这是按照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少年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然而在现实中,“就近”成了很多家长心中的痛。

  择校时,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先生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让儿子去了海淀区的一所小学。“其实我家旁边的那所小学也还行,但附近没有好初中,家长不能不为孩子6年后的升学考虑啊!”王先生这样解释。

  尽管现在如愿把孩子送进了海淀一所“牛小”,可王先生仍然轻松不起来:“为了孩子上学,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一个月房租5000元,上班开车还要1个多小时。家长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自然陪孩子的时间就少了。经济上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更严重的是,家长的这种奉献,在得不到预期结果时,对孩子的伤害会不会更大?”想到这些,王先生忧心忡忡,孩子被理想小学录取的喜悦,不知不觉中荡然无存。

  对此,白淑兰深有体会。“其实,我经常做家长的工作,希望他们不要盲目择校。”白淑兰说,以崇文小学为例,由于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必须要有较好的融合力,以及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和新同学相处融洽,并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而感到身心愉悦。一些对父母和家庭比较留恋的孩子,如果硬生生地被送到全然陌生的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未必是好事。

  “名校”的光环笼罩下,一定有优质教育吗?

  为了择一所“名校”,家长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处于风口浪尖的“名校”滋味如何?

  北京市某知名小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家长们以为这些钱都是到了学校手里,实际上教委有规定,赞助费只能收1.5万元,且只能打到指定账户,多一分钱也不敢收。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花几万元、十几万元,那是因为中间环节太多,很多钱流到了‘中间人’的手里。”

  面对社会上“天价赞助费”、“考试难倒大学生”等诸多责难,一些学校有苦难言。该校长说,一些小学条件虽好,但由于受到家长的过度追捧,每年招一两百名学生,却有几千人报名,其中有划片入学的、有关系户、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办法,只能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尽管如此,最后还是造成学校整体规模和班额都比较大,校长、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

  “实际上,小学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6至12岁儿童的自学能力、自理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鼓励。这方面,规模小一些的学校更有优势,孩子在校能得到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实在比徒有一个‘名校’的光环更加重要。”白淑兰如是说。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次“升级”,也是一次选择。白淑兰认为,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社会个体,他有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走。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为社会的一员,教育的目的也是让孩子成长为合格的公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说不仅误导了家长,也误导了教育。“本应由孩子自己体验、参与的选择过程,却由家长一路包办,就好像架了梯子把孩子送到高处,然后再把梯子撤掉,孩子很容易摔得更狠。”
  择校这条荆棘小道,我们还要走多久?

  尽管北京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在区域内,由于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形成了一些“牛小”。对此,中央教科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易凌云指出,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了择校的产生,而择校使得资源进一步向某些学校集中,又加剧了教育的不均衡,如此循环往复形成择校“怪圈”。

  如今,社会大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人人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认为好学校就意味着好的未来、好的前途、好的职业,这是当前社会价值体系影响下必然的行为选择。但是,究竟什么是好学校?是历史悠久的名校,还是升学率高的学校?是教育教学设施好和教师水平高的学校,还是学生素质好的学校呢?”易凌云说,这些都不错,却都不是最本质的,从教育理论来讲,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能提供适合教育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破解“幼升小”择校问题,出路在哪里?易凌云认为,关键还在于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让家长和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好学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所学校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但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为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如果说均衡、有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是阳光大路的话,择校注定了只能是一条荆棘小道。”易凌云说,无论是教育还是职业,其实最好的未必是最适合的。对于个体来说,只有接受最适合、最匹配的教育和工作,成长成才之路才能顺畅。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更多关于“基础教育”的文章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质性评定方法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

摘要: 质性评定方法是对量化评定方法的反思批判与革新,它全面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质,真实地反映教...